【106年–109年|科技劇場探索期】
為發揮「實驗劇場」黑盒子的實驗精神,於106年開始探索新型態的表演形式,並透過引進成熟的演出作品辦理科技劇場與工作坊。106年辦理山豬影像的《小王子》、《愛麗絲夢遊仙境》Animate立體書劇場,結合動畫投影與立體書舞台場景,讓演員在現實與動畫中穿梭;109年移動故事屋的《喜怒哀樂奇遇記》,以4D體感劇場為概念,藉由投影、聲光、煙霧、震動、互動特效等數位媒介,讓觀眾被環形投影包圍,進行虛實融合的沉浸式體驗。
【110年|啟動科技孵化器】
✴︎科技劇場:
由夢境現實推出《鶴之舞》與《帝江化身》,透過MR混合實境與5面投影技術,觀眾戴上MR眼鏡即可 進入虛擬場景,與投影環境即時互動。
✴︎孵化器展演:
由洪小澎創作《海海 Horizon》,作品結合VR虛擬實境、投影技術與觀眾共演等,讓台下的觀眾進入多層次的沉浸式體驗。
【111年|科技藝術擴展期】
✴︎科技劇場:
邀請臺北商業大學陳韻如助理教授策展《時刻觸發-魅他裡的奇域》,黑碼藝識《Project F 於我_過去_現在以及未來》虛實吟唱聲樂擊科技藝術表演,透過AR擴增實境、動態捕捉技術與即時互動裝置,帶領觀眾進入科技、虛擬與真實沉浸融合的劇場奇域視界。
✴︎大專院校合作:
邀請臺中科技大學蔡子瑋教授等師生,與陽明交通大學董昭民副教授及音樂所師生共同跨界聯手進行大專院校合作之《鏡境》演出,以即時演算、AI生成互動及當代音樂的手法,呈現一齣音樂科技互動實驗劇場。
✴︎科技特展:
《看日‧溫度機器》科技藝術特展:
邀請臺南藝術大學許遠達助理教授策展,透過新媒體的機械裝置,以狀似工業機械的外貌,表現藝術家對於自然、人文的關懷。
《「粼光.無邊際」沉浸科技媒體展》:
邀請臺中科技大學蔡子瑋教授及臺北商業大學陳韻如助理教授共同策展,參與學校有臺中科技大學、臺北商業大學、臺灣師範大學、雲林科技大學,作品以虛擬實境、巨量數據、機械裝置、沈浸擴增及全息投影等科技應用,帶領民眾一起探索宇宙創世紀的起源。
【112年-113年|科技跨藝實驗場發展期】
✴︎科技跨藝實驗場:
112年
由臺灣藝術大學跨域表演藝術研究所所長陳慧珊及黑碼藝識-詹嘉華策展《未來表演 3.2.1~BOOM!》,其中科技劇場黑碼藝識的《無聲的戰爭 Slient Warfare》,入圍「第35屆傳藝金曲獎」最佳跨界音樂專輯獎、入選「WSD 世界劇場設計展2025」。
113年
由王柏偉策展「藝起漫遊」,移動故事屋《鳥榕頭手記》將在地故事、獨特的文化與人際情感,轉化成參與式互動劇本,並由演員帶領觀眾一起走出戶外,漫遊故事街區;以及邀演第三屆桃園科技表演藝術獎新秀組得獎作品白鹿迷路《克卜勒第N ≒ 幻覺依賴定律》,藉由表演者與大型充氣裝置及聲音互動,傳遞人與人間的情感連結。
✴︎科技特展:
112年
由臺中科技大學蔡子瑋教授及臺北商業大學陳韻如助理教授共同策展《宇宙‧無極─科技藝術特展》,參與學校有臺中科技大學、臺南藝術大學、長榮大學、臺灣藝術大學、朝陽科技大學、臺北商業大學、清華大學,作品結合圓頂沉浸式投影、擴增實境、互動科技、光影裝置、機械裝置等技術,以「元宇宙」科技整合,演繹「宇宙」的各種面貌。
113年
由清華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所長邱誌勇策展《藝翔奇境-科技跨藝特展》,其中《種子裡有顆虛擬的樹》作品將原創劇本《烏日故事:茄苳樹下的一場戲》進行科技轉譯,將文本中的角色與物件過程視覺化,並結合實體互動裝置,使觀眾得以轉化成劇中角色進行互動體驗。
【114年|轉向科技孵藝實驗】
✴︎科技跨藝實驗場:
邀請王柏偉策展《跨域冒險》,黃子溢×薛祖杰×戴孜嬣《青春模擬器》運用即時攝影輸入、AI影像生成及投影技術,呈現後疫情日常中青銀世代的身體獨白與對話交流。
✴︎科技特展:
邀請清華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所長邱誌勇策展《超日常詩篇-科技跨藝特展》,其中《大里樹下》作品運用AI影像生成,將原創劇本《大里故事》科技轉譯,並以復古映像管電視作為敘述載體,呈現過去常民生活意象。